李世民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,軍事家,建立了唐朝的開元盛世,在其當政期間,也涌現了諸多猛將,各各文武雙全,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,其中,尉池恭是唐朝開國大將、秦瓊戰功卓越,下面,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李世民手下十大猛將排名吧!
1
尉池恭

尉池恭是唐朝的開國大將,在620年跟隨李世民,曾參與玄武門之變,征伐遼東等諸多戰役,為唐朝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,深得李世民重用,在658年不幸離世。
唐高宗顯慶三年(658年12月25日),去世,享年七十四歲,追贈司徒、并州都督,謚號忠武,陪葬于昭陵。后世與名將秦瓊一起,成為受人尊崇的“門神”。
2
秦瓊

秦瓊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將士,以其勇武過人而聞名,曾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,為李世民建功立業打下了深受的基礎,在其病死之,李世民還特意建造一座石人馬,來突顯其卓越戰功。貞觀十二年(638年),秦瓊病逝,獲贈徐州都督、胡國公,謚號為壯。后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3
程咬金

程咬金(589年-665年2月26日),原名咬金,改名知節,字義貞,濟州東阿(今山東東阿西南)人。唐朝開國名將,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驍勇善戰,善用馬槊。隋朝末年,加入瓦崗軍,擔任內軍驃騎,兵敗投順王世充。武德初年,歸降大唐,跟隨秦王李世民,破宋金剛、擒竇建德、降王世充,屢立戰功,冊封宿國公,參與玄武門之變。唐太宗繼位,歷任瀘州都督、左領軍大將軍、原州都督、蔣王府長史、幽州都督、左屯衛大將軍,檢加號鎮軍大將軍,世襲普州刺史,改封盧國公,圖形于凌煙閣。唐太宗駕崩,護衛皇太子李治回朝繼位,遷輔國大將軍、左衛大將軍。出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,討伐阿史那賀魯,兵敗免官。起為岐州刺史,年老致仕。
麟德二年(665年),程咬金去世,享年七十七歲,獲贈驃騎大將軍、益州大都督,謚號為“襄”,陪葬昭陵。
4
屈突通

屈突通(557年~628年),復姓屈突,字坦豆拔,昌黎徒何(今遼寧錦州市),奚族。北周到唐朝時期名將,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的兒子。
出生于長安剛毅武略,善于騎射。北周時期,起家司衛都中士。隋朝初期,任左衛司馬,襲封邑川縣公,遷左勛衛車騎將軍。開皇十七年,遷左親衛府大都督、隴右群牧使。奉公正直,官民敬畏。隋煬帝楊廣在位時期,參與征討高句麗,升任右光祿大夫、左武候將軍。大業九年,平定楊玄感叛亂,遷左驍衛大將軍、關中討捕大使,鎮壓農民起義。隋煬帝南巡江都,授左光祿大夫、衛大將軍、長安留守。大業十三年,阻止唐國公李淵進軍,兵敗被擒,授兵部尚書、蔣國公。跟隨秦王李世民平定薛舉父子、王世充,拜工部尚書。玄武門之變后,出鎮洛陽。
貞觀二年(628年),拜洛州都督、左光祿大夫。卒于任上,享年七十二歲,獲贈左仆射,謚號為忠,圖形于凌煙閣。永徽年間,重贈司空。
5
翟長孫

翟長孫是唐朝初期名將,曾建立了唐初史上最著名的玄甲軍,在跟隨李世民參與虎牢關之戰時,展現了其卓出的軍事才能,一舉擊敗的鄭軍和夏軍,是唐朝赫赫有名的戰將,早年跟隨金城割據軍閥薛舉建立西秦,618年薛舉死后,其子薛仁杲繼位,同年跟隨薛仁杲跟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在高墌城對戰,因為薛仁杲勇而無謀,而且糧草已不足,將士背離,作為內史令的翟長孫于是率領部隊投降李世民。
6
公孫武達

公孫武達在武德初年,曾跟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,立下了卓越的功勞,于貞觀年間,率領兩千名起兵于虎兵作戰,一舉斬殺其統帥,被晉升為東萊郡公。
貞觀初年,任肅州刺史。突厥數千騎兵,攜帶軍用物資萬余件入侵,計劃向南直奔吐谷渾,公孫武達率領兩千名騎兵與其作戰,虜兵漸漸退卻,進而又殊死搏斗,逼到張掖河,悄悄下令在上游渡兵過河,虜人渡過一半后,于是兩岸夾擊,幾乎全部斬殺淹死。發下璽書慰勞他們,升任左監門將軍。鹽州突厥叛亂,詔命公孫武達直奔靈州,追上賊軍,賊軍正在渡河,于是依據南岸列陣,公孫武達攻擊他們,斬殺其統帥可邏拔扈,晉封東萊郡公。永徽年間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,贈荊州都督,陪葬在昭陵,謚號壯。
7
李靖

李靖是隋末到唐初時期著名的軍事家,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,不僅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,還未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和兵法具有深遠的影響,于貞觀年間不幸病逝。
8
張公瑾

張公瑾生于594年,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,曾輔助李世民發達紅玄武之變,于李靖一起征討東突厥,深得李世民器重,在其去世后,李世民還痛哭了一場。
9
李績

李績是唐初年間的著名將領,一生為唐高祖,唐太宗,唐高宗善待盡心盡力,是朝廷極為器重的忠臣,曾隨李世民平定四方,打破東突厥,為唐朝開拓疆土立下了卓越戰績。
10
劉師立
劉師立在洛陽平定之后跟隨李世民,曾參加玄武門病變,平定燕郡王叛亂,封為始州刺史,為唐朝的邊疆防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于640去世,也是李世民十大猛將之一。